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联系人:曹先生

手机:15538220566(微信同号)

电话:0371-85611766

传真:0371-85610989

邮箱:355621332@qq.com

央广网:一座“大城市”的逆袭

 

  然而,进入新时代,这座“大城市”却在发展中不断错失机遇。优势产业逐渐落后,发展转型慢,经济体量小,财政收入低,一直困扰着这里。

  2023年新年伊始,铁岭市市长李文飙在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的目标,相比于前一年,这一个数字大幅提高。

  10月23日,铁岭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GDP增速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2项指标增速跑赢辽宁全省,9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国。

  红砖灰瓦的老厂房,锈迹斑驳的旧机械,年代感十足的名牌……这是上世纪工业生产厂房的模样。而厂房内,却是现代感十足的智能机柜和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

  这里是位于国家电投东北公司清河发电公司的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辽宁省第三个具备运行能力的超级数据中心,不仅承载铁岭智慧城市、企业上云功能,还可承担周边省市的重要节点备份。

  然而,数据中心在建设之初的首选场地并不在这里。一边是对场地和电力保障要求极高的数据中心,一边是有闲置厂房的电力企业,通过政府牵头主导,双方一拍即合,“利用现有场地,一方面快速缩短建设周期,而且,依照国家的有关要求,一个数据中心要有两路来自不同方向的市电保障,并且还要配备柴油发电机。我们跟电厂合作以后,电厂通过不同的方向,同时给我们保障了三路以上的电源,既可以稳定供电,又省去了柴油发电机,这是国内比较创新的案例。”大数据中心运维主管周凯告诉记者。

  数据中心所在的清河发电公司成立于1970年,前身为清河发电厂,曾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也曾是亚洲第一大火力发电厂。

  近年来,随着煤炭供需矛盾和价格激涨,作为火电企业,清河发电公司一度陷入亏损的泥潭。一面是“开机即亏损”,一面是两千多名需要养家糊口的职工,转型谋新成了企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分布式光伏,是清河人在新能源领域的首次尝试。利用闲置土地,清河发电公司从2021年8月开始建设分布式光伏,并于当年底并网发电。如今,这片5.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超过700万千瓦时,并配套电储能设施,以光储互补的方式为数据中心供电,成为国内首个全新能源供电的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依靠新能源项目,2021年,在经历了6年的连续亏损后,我们首次扭亏为盈。”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清河发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曹兴达喜上眉梢。逐“光”而行,向“绿”求新,企业还利用闲置厂房,引进两家生产企业,利用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将腾挪出的空间再利用,谋求新增长极,释放更多的新能源潜力,“相当于再造一个清河电厂。”曹兴达说道。

  电力送出通道是制约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能把新能源源源不断送往需要的地方?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水平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同年9年,辽宁省印发的《辽宁省快速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实施方案》也提出,统筹做好新能源与配套送出工程规划,多措并举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着力解决新能源的送出问题。

  虽然最冷气温逼近冰点,但在清河发电公司厂区的东南角,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的建设现场,却是机声轰隆,一派热火朝天。

  作为传统的能源城市,火电装机容量大的传统优势,一度成为铁岭发展的劣势。铁岭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赤宇向记者介绍,通过央地合作模式,利用清河电厂现有冗余的超百万千瓦输电通道和存量火电周围充足的可再生风光资源,发挥火电的调节性能,可以将清洁能源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源源不断送往沈阳等地。

  传统能源优势和新能源潜力得到了“双释放”,也让铁岭这座光照和风力资源丰富的城市,加快“追风逐光”的脚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铁岭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74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8%。

  除了能源,橡胶、阀门都曾是铁岭极具特色的工业名片。然而,受思维观念、体制机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曾经让铁岭人引以为豪的传统优势逐渐在削弱。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抓住“数字化”这个牛鼻子,铁岭下大力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双向奔赴”。

  然而,面对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却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为此,铁岭市工信部门请来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通过开好‘良方’,解决企业在转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让企业主动谋转型。”铁岭市工信局副局长崔传江说。

  在三峰木业的智慧工厂,经过切割、吸塑、封边等一系列工序,不到十分钟,一扇定制化的木门便可制作完成,相比于传统家具制造,效率大幅提高。

  依托“数智”加持,铁岭的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了多点开花,像三峰一样的智慧工厂在当地百花齐放。“今年的1月-7月,在煤炭企业的产值下降3.7%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仍然增长5.7%。过去‘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得到了改变。”铁岭市委书记宋诚说。

  素有“辽北粮仓”之称的铁岭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是当地第一大粮食作物,粮食产量占辽宁的四分之一。今年,单单玉米一项,播种面积就超过650万亩。

  在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的玉米大田里,一粒粒饱满的玉米粒闪着秋光。几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收割、摘穗、剥皮、秸秆粉碎,一气呵成。“你看这颗粒,多饱满,今年百分百又是一个丰收年。”张庄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看着手里金黄的玉米粒向记者说道。

  玉米的下面,便是厚厚的黑土层,因其性状好、肥力高且稀少,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并提出要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多年来,张庄合作社坚持让秸秆全部还田,并发展“条带种植模式”,进行种植带和休闲带轮耕,一方面让休闲带里的秸秆充分腐殖,另一方面保证种植带高密度播种情况下通风透光。

  然而,这种模式甫一实行,便遭到了一些种植户的不解:“这么好的地闲着不种庄稼,那不是浪费吗?”可赵玉国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由于作物生长规律,大豆与玉米天然存在争地问题。单种大豆每亩的产量在500斤,兼种玉米,玉米亩产能达到1800斤,大豆产量也能达到每亩300斤,这样保证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增产、增效又增收。”

  稳产增产,土地的肥力也是关键。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措施,如今,种植户们欣喜地发现,黄土在逐渐变黑,黑土在逐渐变厚,连几十年见不到的蚯蚓也露出了头,合作社的万亩农田实现了亩亩“吨粮田”。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在张庄合作社的5G农业园区,通过一块大屏,土壤肥力、苗情长势、天气预警等信息一览无遗,“坐在家里就把地种了。”说起数字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赵玉国言语间满是自豪。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赋能给农业插上了“翅膀”,加之良种繁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农业“芯片”,铁岭玉米产量最高地块达2200斤/亩、水稻达1450斤/亩、大豆达700斤/亩、花生达1200斤/亩,均创历史新高。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亢锦波介绍,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40.33万亩,超出省定指标2.8万亩,仅黑土地保护利用一项,就达到了213万亩。

  铁岭是全国平榛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榛子之都”,关于榛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2004年,“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榛子好吃“口”难开。靠着传统的炒制技艺和独特的“水漏榛子”物理开口技术,铁岭榛子却一拍即开,“炒完的榛子立刻放到凉水里,这样既可以将果壳炸开,又能够最终靠浮力,将干瘪、不饱满的榛子剔除。”铁岭县深山里榛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富安介绍道。

  10月27日,位于铁岭凡河新区的钻石广场,人山人海。当天,第十二届中国(铁岭)榛子节在这里盛大开幕。除了炒榛子,现场不乏榛子酥、榛子奶糕、榛子米果、榛子油等深加工产品。杨富安合作社的十多种深加工产品也亮相现场,一时间摊位前围满了人。

  从2020年开始做榛子深加工,短短三年,杨富安合作社的效益突飞猛进,“深加工产品的销量占到整体销量的40%,而且每年都在增长,能带动周边一千多农户增收。”杨富安说。

  挑选、炒制、水漏、烘干,圆鼓鼓的小榛子随机械转动着,鼓起了种植户们的钱包,也转出了乡村丰收的美丽画卷。截至目前,铁岭的榛林面积达113万亩,77家榛子加工公司年加工量达4万吨以上,“铁岭榛子”品牌价值超过60亿元。

  “通过政府主导、产业化经营、科教兴‘榛’、创建名优品牌,让小榛子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铁岭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立山表示。

  今年夏天,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十里莲花盛开,香气满园、游人如织。但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严重污染的水坑和野湖,水生生物种类与数量锐减,生态功能脆弱退化,原生的荷花也消失殆尽。

  莲花湖湿地公园历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说,水面非常广阔。2006年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及环境变迁,莲花湖湿地功能明显退化。一方面人们长期盲目开垦荒地、围湖造田,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水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接纳铁岭市银州区南部的城市污水,加之周边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莲花湖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湖水、底泥中污染物指标明显超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

  为了救回湿地,2006年起,莲花湖湿地公园真正开始进行恢复性建设,把原来的五个小湖打通,疏通了淤积的河道,让水系连通,恢复自洁能力,又把淤泥堆积成为三座湖心小岛,禁止人员登岛,让小岛变成了鸟儿的专属栖息地。清理出的土方,变成了一座高达百米的凤冠山。

  如今的莲花湿地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123种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每年春、夏、秋三季,莲花湖湖面鹤舞莺飞,成为知名打卡地。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和形成旅游资源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综合功能。莲花湖湿地建有占地484公顷的人工湿地系统,天天都会接收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数万吨污水。

  铁岭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钱建平介绍,整个湿地设计水力停滞时间为5.9天,经填料、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使城市中水深度净化,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质。湿地的存在,改善了辽河铁岭段出境水质。

  辽宁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深入推动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美丽家园。

  水是铁岭的魂。发源于河北七老图山脉的辽河,与东辽河在铁岭市昌图县汇流后,便称为辽河干流,在铁岭境内流经4个县(市)区,蜿蜒208.03公里。

  近年来,铁岭市从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入手,提出建设辽河百里生态长廊,打造多彩辽河、水美铁岭的治理目标。以补齐水污染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水环境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沿河污染源排查、专项整治、全面督导为重点,以畜禽养殖、垃圾治理为突破口,持续开展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辽河生态环境的改善,沿河两岸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3.7%提高到85%以上。

  “水环境改善显而易见,13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绿色慢慢的变成了铁岭高水平发展的鲜明底色。”铁岭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钱建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