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安博体育官方网站

65mn钢板
服务热线:

022-85616666

桥缘历久弥新 中俄共架新“虹”

桥缘历久弥新 中俄共架新“虹”

时间: 2023-09-16 |   作者: 65mn钢板价格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等一批大项目顺利推进,中俄远东合作将迎来丰收季。”

  9月12日,习主席在俄罗斯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的致辞中,特别提到中俄同江大桥和中俄黑龙江大桥——两座黑龙江上中俄远东合作建设的桥梁——即将取得的成果。

  跨越、沟通、交融……桥梁以其独有的特质,不仅在地理上将中俄两国相连,也使两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紧密。

  中俄同江大桥,建成后将是中俄边境第一座跨境铁路桥,它将我国东北铁路网直接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形成一条新的中俄国际运输通道。

  中俄黑龙江大桥,建成后将是中俄跨黑龙江首座公路大桥,将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打通公路通道。

  因此,这两座大桥的建设对于推动我们国家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互利合作,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发展,实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东北亚经济圈形成和发展,促进跨国文化交流、旅游业发展,加快边疆地区人民脱贫致富都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中俄之间的桥缘,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结下,到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就取得了硕果,而在当今这个需要“合作共赢”的时代,中俄桥缘也必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1948年,29岁的时任铁道纵队三支队队长彭敏(后任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局长)和35岁的苏联桥梁专家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后任武汉长江大桥苏联专家组组长)相识。

  当年,彭敏在时任东北军区铁道司令苏进的带领下负责抢修哈长线上陶赖昭松花江铁路大桥。这是彭敏第一次参建桥梁工程。

  1946年,为阻止军队向松花江以北地区进犯,苏进亲自指挥炸毁了这座铁路大桥。两年后,为支援我军向南满区域进军,他又负责指挥大桥的重建。

  “破坏时唯恐敌人能轻易修起来,现在是敌人并没有来得及修它,我们自己却在修它,破坏地越严重,修起来越困难。”在当地考验查证大桥后,彭敏感叹。

  当时,大桥的修复面临着桥梁体量大且损毁严重、部队士兵不熟悉工程、技术人员不适应在战地工作等问题。

  所幸的是,抢修工作得到了苏联第五工程列车队约150名技工的帮助,不少苏联的桥梁专家也到现场进行了指导,西林就是这里面一位。

  彭敏和西林初次见面时,没有一点虚言套语,直接开始讨论工作。彭敏回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很亲切,是个一见如故的朋友。”

  西林耐心地指导彭敏如何组织并且开展复杂的桥梁工程建设,并在计划的制定、技术难题的解决和工程机械使用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

  之后,在吉林松花江大桥、蚌埠的淮河大桥、洛河便桥等许多桥梁的抢修中,以西林为代表的苏联桥梁专家都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谁都没想到他们之间的跨国友谊在几年之后结出了更为丰硕的果实——武汉长江大桥。

  在参与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之初,西林就提出中苏之间是平等合作,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这让彭敏感到西林是从心底将中国人当朋友。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中苏两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精诚合作,不仅成功建成了大桥,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打通了快车道,还共同完成了许多世界桥梁史上新的技术突破。

  他们共同创造了新的基础施工方法“大型管柱钻孔法”,代替了“气压沉箱法”,同时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震动打桩机和一套较为完整合理的作业流程,解决了深水钢板桩围堰施工问题、水下混凝土灌注问题、钢梁的制造和拼装问题等。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苏联专家都谦虚地表示,两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在一同学习,向工程的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而彭敏也这样评价中苏合作:“苏联专家对长江大桥的帮助,渗透在工程的各方面,想要单独提出哪一项是‘苏联专家的建议’很困难,各种成就都和他们的劳绩是分不开的。”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和大桥的建成外,中苏合作所取得的意义更为深远的成果,是培养了中国新一代的桥梁人。

  在苏联专家和中国老一辈桥梁专家的共同培养下,陈新、方秦汉、周璞、李家咸等当时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他们经过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历练后,又相继奔赴全国各地的建桥战场,在建设实践中成熟、成才,成为了院士、大师,极大推动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由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以及中国的爆发,中苏之间的桥梁合作受到了阻碍,但西林还是一直关注着中国桥梁的建设。

  1960年,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期间,西林自费到中国考察,并对大桥基础实施工程的方案中有几率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80年代以后,结束,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西林多次以友好使者的身份率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每次来访他必定会参观桥梁工程,并先后五次重游武汉长江大桥。彭敏从未缺席过老友西林在中国的行程。

  1990年9月西林到钱塘江二桥工地参观时发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抽拔钢丝的胶管已改成铝制可弯曲的波纹管。

  而1993年西林最后一次访华参观武汉长江二桥时,了解到九江长江大桥的钢梁慢慢的开始使用56毫米高强度厚板和直径27毫米高强度螺栓。西林诚恳地说:“过去我们是你们的老师,现在你们是我们的老师。”

  迈入21世纪,随着中国建桥实力的慢慢地加强,中俄在桥梁建设上的合作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中俄同江大桥的建设中,俄方3号墩钢板桩围堰施工时,因为钢板桩闭合不到位,出现了涌砂现象。

  中方实施工程单位中铁大桥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派出了一支10人的技术团队,赴俄方工地实地勘察,并拿出了新的实施工程的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中方的技术团队还帮助俄方解决了4号墩由于封底过薄,在抽水过程中开裂的问题。

  “俄方的4号墩在航道上,是一个深水墩,施工难度较大。我们的技术团队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重新清基封底、抬高承台的实施工程的方案,效果很好。”中铁大桥局同江大桥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陈小燕介绍道。

  中方的技术团队回来后不久,俄罗斯桥梁建设公司同江大桥项目经理谢尔盖率东方分公司项目经理,技术、安全劳动保护等部门负责人到中方工地学习交流。

  在施工现场,他们仔细观看了钢梁杆件节点摩擦面、螺栓预留孔和钢梁防腐涂装工艺,高栓施工工艺和桥梁支座防尘罩制作以及横向防落梁施工工艺等。中方技术人员则向他们介绍了深水围堰清淤和吸泥泵技术等。

  学习交流即将结束时,谢尔盖感叹,俄罗斯曾经是中国建桥方面的老师,但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辉煌道路。

  中俄同江跨江铁路大桥是首座横跨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的铁路大桥,位于同江与下列宁斯阔耶之间,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之一。

  同江桥在我国境内线公里,其中跨江大桥主桥全长2215米,设计时速是100公里每小时。

  中国承建1860米,俄方320米。全桥共20跨,中方17跨,俄方3跨。目前,中方已经修了16跨。

  是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目前,中方实施工程人员加紧在施工栈道上作业。大桥起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终点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预计2019年通车。